联华证券_炒股杠杆网站

你的位置:联华证券_炒股杠杆网站 > 炒股杠杆网站 > 炒股杠杆网站

杠杆融资利率 小马宝莉“狂奔”背后,孩子集卡上瘾可咋办?

发布日期:2024-10-06 23:21    点击次数:122

杠杆融资利率 小马宝莉“狂奔”背后,孩子集卡上瘾可咋办?

时隔十年,《小马宝莉》这一动漫IP再次“爆火”,其卡牌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。

近日,有媒体报道称,在二手交易市场上,部分稀有小马宝莉卡牌炒到了单张10万以上的“天价”,引发广泛关注。

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小马宝莉卡牌。

近年来,“小马宝莉”等集卡式卡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风靡已非首次。记者调查发现,如今,卡牌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群体的“社交货币”,甚至有学生在课堂内高价转卖、交易卡牌,不少家庭也因此蒙受损失。有学生坦言,“喜欢集卡更多是因为身边同学朋友都有,但我也知道在这上边花了很多钱是不好的。”

“集卡”愈发社交化、成瘾化背后,却是一套商家所设计的复杂集卡模式,而在抖音直播间、闲鱼等交易平台的助推下,最终卡牌在学生群体中风靡却难倒了不少家长。有专家指出,拆卡和拆盲盒相类似。而“拆卡直播间”,或让卡牌交易涉嫌博彩、赌博风险。

“同学们都在集卡”

卡牌成“社交货币”

在广州时尚天河购物街的一家动漫周边商铺内,每天下午4点到5点,便有背着书包的学生不断来此。商铺里陈列着各类动漫游戏周边,但最受学生欢迎的,还是摆在店内最显眼位置的小马宝莉卡牌。

小马宝莉卡牌销售柜前围着不少学生。

“很畅销,有的是自己过来买的,有的是和同学一起,也有的是家长一起。”售货员告诉记者,每天购卡的孩子多达几十个。

这种小马宝莉卡牌的卡包共有四大类,分别为:彩虹包、辉月包、暮光包以及特典包。每种卡包会在半年更新换代一次。例如,第三代辉月包,被玩家称为“辉月三”。每一款卡牌都有特定的属性,分为16个等级,等级越高的卡片越稀有,价格越高昂。

“买多了才更有可能抽到我没有的稀有卡。”一名学生一边说着,一边拿起6包小马宝莉卡牌的辉月包,这款卡包每包10元,能获得6张游戏卡。

卡牌已然成了孩子之间的新型“社交货币”。走访中,关于为何收集此卡片,学生们大多给出了近似的答案,“同学们都玩”。

这一现象,已引发不少家长的担忧。家住广州的小玲是一名13岁孩子的母亲,她的女儿半年来迷上了购买、收集小马宝莉卡牌,已花费了3000多元在购买此卡上。

“一开始,孩子每次成绩不错或者认真学习了,我就答应她买一两盒给她。”小玲说,不过,最近,她发现女儿周末总是一心想去潮玩店买卡。她说,从一开始买四五包每包10元的小马宝莉卡牌,到近期直接到店里买一两盒,“每次都花两三百元。”

“周边的同学都在集卡,有稀有卡的同学会一块玩。”原来,本不怎么看《小马宝莉》动画片的女儿,之所以反复购卡,原因之一便是许多同学都在玩,自己有了稀有卡会让周边同学羡慕。

让小玲等家长无法接受的是,集卡玩法下的卡牌不再是单纯的动漫周边,而成了孩子们攀比的新载体,“简直就是‘无底洞’”。

记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查询发现,不时有人分享卡牌信息,还有不少卡友转让、求购卡牌,价格普遍高于零售价。原本10元6张的游戏卡,一些稀有卡片单张都挂出超百元转让价。日前,一张小马宝莉卡牌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开出10万元的“天价”,引发关注。记者检索发现,此张“天价”卡片已经下线,但仍可见不少标价数千元的卡片。

社交媒体上有许多小马宝莉卡牌集卡攻略。

线上线下强调多买

购买须知形同虚设

事实上,集卡并非新鲜事。“球星卡”“三国卡”再到前一阵子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的“烟卡”,变化的除了卡牌内容,还有层出不穷的新款式、新玩法。

在生产设计上,卡牌生产商设置了卡牌等级、稀有度,因此部分卡牌出现的概率很低,甚至花费更多钱才能得到稀有的卡片,这种盲盒特性极大地激发了孩子收集和重复购买的兴趣与欲望。

在销售渠道上,商家们则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销,不断洗脑重复让卡牌爱好者们“盲买”“多买”。

比如,在一家潮玩店里,记者发现该家潮玩店与卡牌产商推出了名为“卡友会 缤纷活动集合日”的集卡活动。此集卡活动说明上显示,在本店购买卡游全系列商品消费每满180元,并添加官方企业微信,继而参与换卡活动,消费者可兑换一张特定类型的稀有卡。

商家在线下推出多种集卡活动,吸引消费者购买。

但记者发现,无论是哪种销售推广方式,都在强调“多买”才更有可能获得稀有卡牌。

在多家销售门店售卖卡牌处和卡牌的包装上都标明:“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,不得购买随机抽取形式的商品。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购买随机抽取形式的商品,需取得监护人同意或有监护人陪同”。然而,记者发现,在门店里,不少小孩都是自己独自一人购买一叠小马宝莉卡牌,店员也并没有询问或告知其相关的购买须知。

潮玩店内的购卡须知。

除了线下购买卡牌,学生们还经常进入社交平台上的“拆卡直播间”进行购买。

在直播间里,主播前方摆放着一个亚克力展架,上面陈列着各类卡牌及未启封的卡包,一旁还附有一张清晰标注的“隐藏卡位概率”卡片。在此类直播间,只要用户下单购买卡包,主播随即按照下单顺序进行拆卡、发货,往往直播间观看人数可达上万人。一位家长告诉记者,尽管直播间有标识未成年人禁止下单,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用父母的账号进行购买。

“拆卡直播间”很是火爆,多个此类直播间的观看人数在晚上可以达到上万人。消费者小颜是一名初二的学生,她告诉记者,自己在围观“拆卡直播间”几天后,发现每晚直播间都能多次拆出卡位级别很高的稀有卡片,于是自己用家长的账号,花了2000元下单,但并未抽到稀有卡片。

在多家“拆卡直播间”,记者发现,直播间里客服不会核验购买者是否为未成年人,只是提醒了相关的购买须知。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询问多家“拆卡直播间”客服,客服均提醒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请勿下单购买,8周岁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须取得监护人明确同意后方可下单,且拆卡后不退不换。

线上的“拆卡直播间”,吸引不少人观看购买。

2023年6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《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(试行)》强调,不得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。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,应当依法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。

但事实上,有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其家长的账号进行下单购买,而“拆卡直播间”等线上平台也难以去核验购买者的年龄。有家长认为,无论是线下卡牌销售门店还是线上“拆卡直播间”,甚至是卡牌生产商家,它们标明的购买须知其实形同虚设,更像是商家的一种“自我保护”。

市面上售卖的小马宝莉卡牌有多款卡包。

营销行为或涉赌博

律师呼吁加强监管

曾有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指出,目前,国内卡牌产业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,包括无序的定价体系、缺少规范的交易渠道、缺少监管的交易资金、缺少公正的二手卡牌鉴定等。

“这像是赌博,花了不少钱,但都‘打水漂’,就更不想停下来。”小颜坦言。

“拆卡和拆盲盒相类似,都具有射幸行为的特征,具有博彩性质。”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指出,几乎所有的拆卡、盲盒都有二级市场,如果商家在销售卡片时承诺“稀有”卡牌在二级市场可以实现高价交易、高价变现,或提供反向“变现”的途径,那可能就存在博彩、赌博的风险。

朱巍认为,这样的“拆卡直播间”往往涉及不少未成年人购买,且在直播拆卡过程中或已涉及高价转卖,但目前对“拆卡直播间”的监管力度并不如“打赏直播间”和网络游戏,平台仍需加强监管,进一步明确监管规范;对于涉嫌赌博性质的直播间,平台应严厉打击。

一些平台也开始注意到此类行为的涉赌风险。

今年2月,抖音短视频平台发布的《关于直播间拆卡涉赌专项治理公示》指出,平台发现部分达人在直播间拆卡存在涉赌行为,具体表现为通过拆低价卡命中稀有卡或拼图卡等,诱导消费者继续拆卡,直至命中高等级卡奖励,使拆卡行为成为赌博套利方式。针对拆卡过程中出现的“加菜”“实物奖励”等行为,平台将视其为以小博大的涉赌行为,对违规店铺及达人进行清退、扣除所有违规所得等处罚。

广东苇以航律师事务所律师邹佳旺指出,作为平台方,应加强未成年人购买的难度,比如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账号登入,可以增加未成年人登入的难度、支付的难度,比如人脸识别等;同时,也可以加强对商家的监管,对商家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设立相关处罚制度、保证金制度,特别是对发生退款争议的商家进行信用调低、流量限制等处罚。

“作为商家,除了明确注明禁止未成年人购买,更应严格落实,线上直播等不应以诱导性话术诱导未成年人购买,线下未成年人购买时严格要求家长陪同,避免发生纠纷。”邹佳旺说。

【观点】

“一堵了之”还是“适当引导”?

目前,面对卡牌有两种声音,一种是严厉禁止,一种是适当引导。前者多为学校,后者多为家长。

广州一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告诉记者,自己曾发现班里有学生在课后交易、转卖小马宝莉卡牌,“甚至有一次,发现他们私下一张卡转卖到了360元。”她向记者表示,学校现已禁止学生进行此类交易和转卖。

目前,北京、长沙、厦门等国内多地中小学已明令禁止学生在校内“集卡”“换卡”。但老师的担忧却并未停止,“放学之后的时间,孩子们是否交易卡片,是我们所担心的事。”

采访中,记者发现也有许多家长并不想将卡牌“一棒子打死”。多名受访家长表示,自己也会定期给孩子零花钱让其购买卡牌,“孩子喜爱卡牌可以理解,不好一堵了之”。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引导孩子的爱好。

“一味的禁止,只会让孩子们失去自己的爱好,甚至形成逆反心理。”广州海珠区的一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,目前其所在的学校没有明令禁止学生不准带卡牌来学校玩,但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,各个班级的老师会在班上要求学生不要将卡牌带来学校,尤其是临近考试时候。

究其原因,卡牌或许是一种代偿,孩子们需要的不是卡牌本身,而且是其自带的社交属性。尤其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,孩子之间、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在减弱,才使得他们希望通过抽卡、交换融入群体,收获友谊。

深圳的刘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小时候也喜欢收集一些动画周边,能理解孩子对小马宝莉卡牌的喜爱,这些卡片确实制作精美。为此,她和孩子约定,两个月买一盒小马宝莉卡牌给孩子,而得到这些卡牌的前提是孩子要自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。

她和许多家长一样,希望孩子能自由追求自己的喜好,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些卡牌,进而更加懂得珍惜自己通过努力追求的成果。“而不是为了炫耀而买,喜好是有度的,如果变成了上瘾,那已经不是喜好。”她说,家庭应当思考如何和孩子沟通、交流,让孩子认识到“集卡成瘾”的风险,这需要家长和孩子之间有更多交流。

【采写】南方+记者 杨琼 徐勉

【统筹】何雪峰

【海报】喻焰杠杆融资利率